劇種簡介:
黔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最早是流行于貴州境內的一種分角色行當坐唱的曲藝形式。是在貴州說唱曲種“貴州揚琴”(亦稱貴州彈詞及貴州文琴)的基礎上,吸收貴州梆子等姊妹藝術發展起來的新興地方劇種。據貴州人民出版社《黔劇音樂》資料顯示:“貴州彈詞”始自清·康熙年間(1662——1772年);又據《中國戲曲音樂集成·貴州卷》提供的資料顯示,可從清·嘉慶年間(1796)算起。若依前者起論,約有三百五十多年,若依后者起論,黔劇歷史也有兩百多年。光緒九年,王石青、蔣發三、丁小瑞在貴陽建立文琴“三友社”,并在“文音茶社”公開演唱。繼后,黔西的“文音俱樂社”、織金的“庭院樂府”、安順的“相悅茶社”、畢節的“同鄉娛樂會”等演唱貴州文琴的組織相繼出現。1921年前后,貴州大部分地區相繼出現了文琴演唱班社,貴州文琴逐漸成熟定型。1950-1952年,今大方縣、黔西縣的文琴藝人將秦腔劇本《窮人恨》、婺劇本《百日緣》配以文琴唱腔,用當地語言道白演出,取名為文琴戲。爾后,又將貴州文琴的傳統曲目《搬窯》以文琴戲演出,得到觀眾的認同和支持。1956年5 月2 日,黔西縣人民政府批準成立黔西縣文琴劇團,這是貴州有史以來出現的第一個專業文琴劇團。省內各地也相繼成立了專業或半專業文琴劇團。
1960年2月,貴州省委在貴州省全省專業文琴劇團會演大會上,以貴州的簡稱“黔”,正式將文琴戲命名為黔劇,使黔劇成為貴州省的代表劇種,黔劇之名從此在中國藝壇問世。
貴州省黔劇院簡介:
黔劇,貴州地方戲曲代表劇種,曾名文琴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黔劇是在貴州說唱曲種“貴州揚琴”(亦稱貴州文琴、貴州彈詞)的基礎上,吸收“貴州梆子(亦稱“本地戲”)”等姊妹藝術的養分而發展起來的地方戲曲劇種,迄今已有三百年的歷史。
1960年,中共貴州省委以貴州的簡稱“黔”正式將文琴戲命名為黔劇,使黔劇成為貴州地方劇種的代表,并組建了貴州省黔劇演出團。1960年8月31日,在貴州省黔劇演出團的基礎上,正式成立貴州省黔劇團。
代表劇目有《秦娘美》《奢香夫人》《搬窯》《中秋月》《月正圓》《姊妹崖》《貞女》《大學生村官》《九驛圖》《湄水長歌》《天渠》等。1960年7月1日,貴州省黔劇團在中南海懷仁堂演出黔劇《秦娘美》,得到了朱德、陳毅、習仲勛等中央領導的高度贊譽。隨后,《秦娘美》《搬窯》在京、滬、杭、蘇演出,得到梅蘭芳、周信芳、歐陽予倩、馬少波、蓋叫天等著名藝術家撰文贊評,使黔劇和劇團在全國產生影響。1960年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攝戲曲藝術片《秦娘美》,在國內外發行。1979年《奢香夫人》晉京參加國慶三十周年獻禮演出,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創作一等獎、演出一等獎,并受國家民委之托,赴西北五省區六市訪問演出。《奢香夫人》于2006年被文化部納入《中國戲曲百種曲》。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朱德、董必武、鄧小平、葉劍英、習仲勛、賽福鼎、艾思奇、郭沫若、陳毅、楊尚昆、李先念、賀龍、彭真、肖華、烏蘭夫、鄧穎超、康克清、胡錦濤、宋平、阿沛·阿旺晉美、胡厥文、江華等觀看過該團演出,周恩來、葉劍英、賽福鼎、艾思奇、郭沫若、強曉初和梅蘭芳、張庚、郭漢成、馬少波等中央首長和著名藝術家為該團親筆題詞。
近年來,黔劇劇目多次獲得文旅部“文華獎”提名劇目,貴州省“五個一工程”獎,貴州省政府文藝獎一等獎、國家藝術基金等榮譽。
2008年,黔劇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2年,貴州省黔劇團正式更名為貴州省黔劇院。
2016年,黔劇院和貴州電視臺合作推出60集大型情景喜劇《歡樂黔劇》,一經推出便大受好評,有效的推廣了黔劇。2017年8月,《黔韻華章》民族音樂會于8月25日在貴州飯店國際會議中心首演成功。大型民族管弦樂《黔韻華章》音樂會獲得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度大型舞臺資助項目。2017年,黔劇《湄水長歌》獲得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劇資助項目,入選2018年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榮獲第七屆貴州省文藝獎戲劇獎一等獎。2019年元旦,黔劇《天渠》入選新年戲曲晚會,在國家大劇院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天渠》精彩選段,并應國家大劇院邀請于10月赴京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演出。2019年5月,黔劇《天渠》入選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大獎“提名劇目”、貴州省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演出協會2019年度劇目金獎、貴州省十佳旅游演藝劇目,入選中宣部、文旅部2019年第二屆全國地方戲曲南方會演、2020年全國基層戲曲院團網絡匯演,入選國家藝術基金“奔小康.云展播”優秀劇目展演。2020年,黔劇《臘梅迎香》入選文旅部主辦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2021年,黔劇《臘梅迎香》入選中宣部、文旅部、中國文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黔劇《奢香夫人》、《天渠》入選文旅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作品。2022年,黔劇《臘梅迎香》選段參加中央電視臺戲曲春晚演出,入選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榮獲第十七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大獎“提名劇目”、貴州省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黔劇《無字豐碑》榮獲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黔劇《臘梅迎香》應國家大劇院邀請參加百戲中華.非遺戲曲展演。
近年來省黔劇院多次代表文旅部、貴州出訪澳大利亞、泰國等國家演出。
省黔劇院現有正高職稱13人,副高職稱38人,至今創作、改編、移植演出的大小劇目約五百三十余出。
多年來致力于用貴州黔劇講好貴州故事,對貴州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