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劇目《姊妹崖》參加貴州省文化廳主辦的“98貴州省文藝調演”,獲綜合演出、編劇、導演、表演、音樂唱腔設計等獎。
為慶祝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受貴州省黔南州委、州政府的邀請,攜帶反映黔南水族抗擊日寇的劇目《烏卡》到黔南巡回演出。
省黔劇團演員王章蘭、楊淑一、陳代英赴北京,參加由中國老齡委、中國戲劇家協會、文化部老干局聯合主辦“寶中寶杯全國中老年戲曲匯演”,榮獲最高獎“牡丹獎”。
劉玉珍同志任貴州省黔劇團藝委會主任(正處級),崔燕鵬同志任貴州省黔劇團藝委會主任(正處級),蘇文才同志任貴州省黔劇團藝委會副主任(副處級),余重駿同志任貴州省黔劇團藝委會副主任(副處級),任立民同志任貴州省黔劇團副團長。
黔劇《烏卡》參加1994年貴州省黔劇新劇目交流演出,榮獲演出獎。遵義文工團演出《對牛談情》,畢節黔劇團演出《情探》《拾畫叫畫》《搬窯》《尋子》,金沙縣農民業余黔劇隊演出《緊急結婚》《燒香》《彩禮》,安龍縣業余代表隊演出《三件衣》《雞飛蛋打》《團得隴》,鳳岡縣百花黔劇團《征婚記》參加演出。
在貴州省文化廳主辦的“貴州省戲劇小品比賽”中,黔劇《所長夫人》獲優秀獎。
文化部藝術局局長曲潤海為黔劇《月正圓》賦“憶秦娥”一首:“夜郎夜,云遮難嘗中秋月,中秋月,年年仰望,圓了還缺。如絲情絮終斷絕,而今相擾無頭接,無頭接,揚琴聲里,一唱三疊”。
貴州省文化廳廳長王恒富題詞:“藝苑翻新韻,花好月正圓”。
貴州省文化廳副廳長俞百巍題詞:“藝苑新蕾”。
創作劇目《月正圓》參加文化部在成都舉辦的“全國地方戲曲交流演出”(南方片),獲劇目獎。劉玉珍獲優秀表演獎,崔燕鵬、余重駿獲表演獎。
經文化廳黨組決定:于英杰同志任貴州省黔劇團團長。
貴州省文化廳黨組、廳直黨委批準:劉玉珍任中共貴州省黔劇團支部書記。
貴州省黔劇團“黔劇唱腔研究組”成立。由馬非天任組長,王章蘭任副組長,成員有:楊淑一、李啟明、鄒秀鐘、王青生、李克禮、翁元貴。
貴州省文化廳、貴州省劇協聯合主辦“紀念周總理為黔劇題詞三十周年黔劇演出”活動,省黔劇團演出《神寨》;畢節地區黔劇團演出小戲《心愿》《賣蛋》《同心路》;遵義地區文工團演出小戲《不準出生的人》第一場,《江姐》片段,《子漢辭玉》;鳳岡縣業余黔劇團演出小戲《女鄉長征婚》;正安縣業余黔劇團演出小戲《人財兩空》《色公審環》;遵義市業余黔劇團演出小戲《杜十娘投江》《輕裝上陣》《秦娘美》片段。“黔劇研討會”學術文章18篇,全部收入《黔劇有希望》一書中。《神寨》獲紀念獎。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薛若琳為黔劇題詞:“數曲爭來三十立,一支引得滿庭芳”。
戲曲理論家張庚為黔劇題詞:“山花爛漫,黔劇風流”。
戲曲理論家郭漢城為黔劇題詞:“藝苑新花艷似火”。
《一夜皇后》舞美設計圖參加“上海國際舞臺美術藝術節”。
貴州省黔劇團馬非天、鄒秀鐘赴吉林長春市參加由中國戲曲學會、吉林省藝術研究所舉辦的“建國后新興劇種發展趨勢研討會”,參會學術論文收入中國戲曲學會叢書《新劇種論》中。
北京聲樂研究所副教授黃平,新西蘭戲劇音樂專家在貴陽觀看省黔劇團演出《箱尸案》。演出后,二人上臺與黔劇音樂研究會會長馬非天交換意見,并合影留念。
貴州省藝術學校(現貴州大學藝術學院)83級黔劇班舉行畢業匯報演出,演出劇目有:《搬窯》《別洞觀景》《掛畫》《趕馬》等11出。省委書記胡錦濤,顧委主任申云浦,省委宣傳部部長龔賢永,省文化出版廳廳長本明、副廳長俞百巍,貴州省戲曲學校(現貴州大學藝術學院)校長涂塵野,書記朱石麟等觀看了演出并合影留念。
貴州省藝術學校(現貴州大學藝術學院)83級黔劇班33名畢業生分配到貴州省黔劇團。 《一夜皇后》舞美設計圖選送“捷克斯洛伐克第六屆布拉格舞臺美術展”,獲“傳統與現代舞臺美術結合榮譽獎”。
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舉辦的“全國戲曲唱段征集”活動中,《蹉跎歲月》選段“背泥巴”獲唱腔設計獎、配器獎、伴奏獎。
全國紀律檢查委員會副主任強曉初為黔劇題詞:“黔嶺之花”。
貴州省黔劇音樂研究會第二屆年會在貴陽召開。省黔劇團為大會演出《一夜皇后》《潘安》。
貴州省文化出版廳黨組研究決定:劉玉珍同志任省黔劇團黨支部副書記、副團長,蘇文才同志任省黔劇團副團長,崔燕鵬同志任省黔劇團副團長,王永高同志任省黔劇團調研員。
貴州省黔劇音樂研究會在貴陽成立。名譽會長冀洲,藝術顧問肖家駒,顧問古宗智,會長馬非天,副會長楊惠云、魯廣新,常務理事9人,理事17人組成。刊物《黔劇藝術研究》主編丁杰,副主編謝霖、馬非天。
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李先念及夫人林佳楣、國務委員姬鵬飛演出《奢香夫人》。
黔劇《中秋月》電視戲曲片開拍。
貴州省黔劇音樂研究會首屆年會在畢節召開。出席這次大會的有省、地、縣有關領導及貴州省劇協、音協、省藝術學校、省廣播電臺、貴州日報、貴陽晚報、《銀屏舞臺》等單位。貴州省黔劇團、畢節地區黔劇團、遵義地區文工團黔劇隊、黔西縣業余黔劇隊共二百余人參加首屆年會,演出大小劇目10出,20余篇學術文章在《黔劇藝術研究》上發表
貴州省文化出版廳主辦“黔劇藝術研究調演”及研討會。貴州省黔劇團《家庭公案》《雙慧心》參演。馬非天撰文“黔劇藝術建設隨想”和蘇文才撰文“春蘭秋菊應芬芳”兩篇學術文章參加研討會。
貴州省黔劇團與貴州省藝術學校聯合開辦黔劇班,學制四年。該班學員為定點招生,共錄取貴陽學生35名,畢節、黔西、金沙、大方學生共15名。
貴州省文化出版廳舉辦“貴州省創作劇目匯報演出”,創作劇目《中秋月》獲創作演出獎,創作劇目《蹉跎歲月》獲創作演出鼓勵獎。
經貴州省文化出版廳黨組討論決定:宋有諒同志任省黔劇團黨支部副書記,王永高同志任貴州省黔劇團副書記,劉玉珍同志任省黔劇團副團長,蘇秦同志任省黔劇團副團長,秦楓同志任省黔劇團副團長。
貴州省文化局創研室副主任秦楓,貴州省藝術學校焦源珍,貴州省黔劇團劉玉珍、譚世昱、馬非天五人聯合組成地方戲、藝術教育、藝術研究考察組。考察了中國戲曲學校;黑龍江省龍江劇團,省藝術學校,省藝術研究所;吉林省戲曲學校,省吉劇團,省民間藝術團,省戲研室;遼寧省戲劇學校,省遼南劇劇團,大連市戲曲學校,市評劇團;江蘇省戲劇學校,省藝術研究所,省揚劇團;安徽省黃梅劇團,省黃梅戲學校,省文學藝術研究所,省藝術學校,合肥市盧劇團;湖北省戲曲學校,省戲劇工作室,省楚劇團,武漢市漢劇團,市戲曲學校;湖南省戲曲研究所,省藝術學校。歷時74天。
大方縣人民政府、民委邀請《奢香夫人》回“娘家”——到古水西奢香的官邸所在地大方縣演出。
《秦娘美》《奢香夫人》舞美設計圖及主要人物造型參加全國舞臺美術展并收入北京戲劇陳列館。《秦娘美》舞美設計圖被上海戲劇學院列為教材。
創作劇目《瓦窯案》?《阿雙》參加“貴州省1981年戲曲現代戲觀摩演出”,均獲演出獎、創作獎。
貴州省黔劇團抵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自治區民委主任兼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木沙也夫,烏魯木齊市委書記趙華生,自治區人民政府秘書長楊烈光,自治區宣傳部長阿不力孜,新疆軍區文化部副部長張一旃,自治區文聯副主席李明山,自治區文化局副局長麥苗等負責人以及省市文藝界冒著零下20多攝氏度低溫在火車站迎接。
《奢香夫人》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人民劇場舉行首場訪問演出。自治區第一書記汪鋒,第二書記周仁山,書記司馬義?艾買提、鐵木爾?達瓦買提、黃羅斌、烏魯木齊部隊政委郭林祥、譚發林,自治區文化局副局長麥苗等領導同志觀看了演出,并與全體演職人員合影留念。
中央知青工作檢查團的成員:國務院知青辦第一副主席許法,中央農墾部副部長呂清,中央勞動總局第一副總局長王炯,中央勞動總局副總局長林照先,上海市委書記、人大主任嚴佑民,上海市委秘書長張世珠(原貴州省文化局副局長、黔劇演出團團長)等領導同志在烏魯木齊市觀看《奢香夫人》,演出結束后接見演員并合影留念。
貴州省黔劇團圓滿完成了西北五省區六市歷時七十余天、觀眾約6萬人次、行程3萬余公里的訪問演出,返抵貴陽。
創作劇目《雁來歸》參加貴州省戲曲現代戲調演,獲創作三等獎。
創作劇目《漢宮女皇》獲貴州省劇本創作二等獎。
經貴州省文化廳黨組報組織部批準:王永高任中共貴州省黔劇團支部副書記,井立民任貴州省黔劇團副團長,劉玉珍任貴州省黔劇團副團長,蘇秦任貴州省黔劇團副團長。
貴州省黔劇團、貴州省劇協聯合主辦“黔劇音樂、表演學術座談會”。省、專州、市文藝界和有關部門共一百余人參加。
新編歷史劇《奢香夫人》赴京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獲文化部頒發的演出一等獎,創作一等獎。
首都戲劇界為《奢香夫人》組織座談會,會議由調演辦公室副主任肖甲主持。參加會議的有:郭漢城、吳祖光、呂朋、曲六乙、范鈞宏、楊毓瑯、任虹、肖晴、何為等藝術家及李大柯、付雪琦、簡慧、杜清源、吳玉華、徐沛、李慶成和全國各省、市駐調演大會評論員等五十余人。
《奢香夫人》在北京民族文化宮禮堂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民族事務委員會演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烏蘭夫、鄧穎超,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阿沛?阿旺晉美、胡厥文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江華,白壽彝、王靜如、陳再道、李貴、云白峰、武新宇等觀看了演出,并與演職人員合影留念。
貴州省黔劇團赴天津市作為期十六天的演出。演出劇目《秦娘美》《奢香夫人》。
受國家民委委托,貴州省黔劇團抵達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內蒙古黨政領導、民委、文聯、文化局和各文藝團體負責人到機場迎接。
受國家民委委托,貴州省黔劇團抵達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內蒙古黨政領導、民委、文聯、文化局和各文藝團體負責人到機場迎接。
《奢香夫人》為呼和浩特市黨、政、軍演出,國家民委副主任、內蒙古黨委、呼和浩特市委第一書記布赫等領導接見全體演職員并合影留念。
《奢香夫人》在包頭市舉行首場訪問演出。包頭市委第一書記郝秀山等領導接見劇組演職員,并合影留念。
《奢香夫人》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舉行首場訪問演出。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李學智等領導接見劇組演職員,并合影留念。
《奢香夫人》在甘肅省蘭州市舉行首場訪問演出。甘肅省黨、政領導接見劇組演職員,并合影留念。
《奢香夫人》在青海省西寧市舉行首場訪問演出。
為紀念周恩來總理逝世三周年,貴州人民廣播電臺錄制并播放貴州省黔劇團演唱的黔劇唱段《周總理題詞照云天》。
調王永高任中共貴州省黔劇團支部副書記,井立民任副團長。
為黔劇《血披氈》劇作者俞百巍同志恢復名譽,貴州省黔劇團復排并演出該劇。
赴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向自治區京劇團學習樣板戲《杜鵑山》。
春節期間,省屬文藝單位斗批改二連(省黔劇團)排演黔劇現代戲《客滿牌》和《沙家浜》《海港》等片段慰問41部隊。
貴州省黔劇團在盤縣威箐公社搞斗批改的人員,未經上級同意反抗性的擅自陸續返回貴陽。
省革文改發字第05號“由張德賢、王學品、劉玉珍等三位同志,組成中共貴州省黔劇團支部委員會,并由王學品同志任支部書記,張德賢同志任支部副書記,劉玉珍同志任委員”。
貴州省黔劇團劃入貴州省屬文藝單位斗批改二連,下到盤縣威箐公社搞斗批改,歷時一年半。
貴州省黔劇團赴修文縣宣傳(69)71號文件,并參加革委會的“補臺”工作。
創作劇目《萬里長征第一步》在貴陽公演。
“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國,貴州省黔劇團也掀入大浪之中,進入到運動狀態。
根據省文化局指示,貴州省黔劇團下到金沙縣參加面上四清。
創作劇目《山高水長》及小戲《考么女》《假日》《一家兵》《開鎖》《把關》《貧農代表》赴成都參加“西南區話劇、地方戲觀摩演出”。
貴州省黔劇團在貴陽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元帥演出《朝陽溝》選場。
春,貴州省黔劇團下到貴定縣盤江公社、沿山公社與貧下中農搞“四同”。即:同吃、同住、同勞動、有事同群眾商量。
創作劇目《滅蟲記》參加全省現代戲調演。
京劇表演藝術家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先生來筑講學傳藝,在貴州省藝校開辦“尚派藝術講習班”,黔劇演員劉玉珍、崔燕鵬、余佩蘭、張之巧等拜尚小云為師,并舉行拜師儀式。
貴州省黔劇團派出第二批演員、樂隊隊員分赴南京戲校和浙江昆蘇劇團學習南昆。赴南京戲校學習組有:黃文藝、周少軒、李妙春、馬非天、李朝虎、楊淑一、陳代英、楊小萍、唐建忠、侯厚瑩、詹國棟、蘇文才、徐德森、汪德祥、王必生、羅繼湘、王忠容。赴浙江昆蘇劇團學習組有:黃躍庭、秋步云、石安夫、吳家林、王詩林、蘇秦、趙啟祥、王章蘭、肖體華、張以珊、包珊、劉玉珍。當日兩組抵達杭州,為期近三個月。
在貴陽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真演出《珍珠塔?贈塔》。
貴州省黔劇團再次派出由29人組成的南昆學習隊伍,分赴南京戲曲學校和浙江昆蘇劇團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學習。
黔劇《奢香夫人》在省政協禮堂為貴州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協委員作首場演出。參加首演的演員是崔燕鵬飾奢香,張之巧飾劉淑珠,余重駿飾查克龍,李卓琴飾馬皇后,馮景林飾洪武帝,顧筑龍飾馬曄,楊永黔飾楊明淵,柯慧基飾奢竹,李劍青飾默妮。
貴州省黔劇團藝術委員會成立,由黃躍庭任主席,俞百巍、朱云鵬任副主席,共13人組成。
根據省委“遠交近攻,學南昆,打基礎”的指示,貴州省黔劇團派出第一批學習南昆的演員、樂隊隊員啟程,分赴上海戲校及浙江昆蘇劇團學習。赴上海戲校學習小組由黃躍庭、劉玉珍帶隊,有余佩蘭、柯慧基、王厚芳、袁德興、周奎龍。赴浙江昆蘇劇團學習小組由秦楓、黃文藝帶隊,有崔燕鵬、胡曼霞、李劍青、祝嘉麗、鄒秀鐘、楊永黔、余重駿、王玉琳等。
由貴州省黔劇團副團長黃躍庭主持,在上海大加麗飯店舉行拜師儀式,劉玉珍拜包傳鐸,鄒秀鐘拜周傳英,余重駿拜王傳松,楊永黔拜色傳鋒,袁德興拜華傳浩,周奎龍拜沈傳芷,崔燕鵬拜張嫻,李劍青拜張鳳云等昆曲名家為師。上海戲校俞振飛校長應邀出席儀式。
貴州省黔劇團赴浙江昆蘇劇團學南昆的人員,由蘇州返筑,歷時近四個月。
貴州省黔劇團在上海大眾劇場演出《秦娘美》,藝術大師周信芳、蓋叫天、俞振飛等觀看了演出并與演員們合影留念。
貴州省黔劇團《秦娘美》劇組赴蘇州演出。
在貴陽舉行“全省文琴藝人座唱會”,到會老藝人來自貴陽、黔西、遵義、安順、都勻、獨山共23人,錄制文琴唱腔25段,曲牌4首,單折戲5折,貴州梆子唱腔3段。
貴州省黔劇演出團成立。張世珠任團長,張德賢、楊志仁、梅新英任副團長。
貴州省黔劇演出團為周恩來總理演出《卓文君?閨怨》《西廂記?佳期?拷紅》。演出結束,周總理上臺接見全體演員,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周恩來總理為黔劇題詞:“貴州省黔劇演出團的同志們:望你們在黨的領導下,高舉總路線的旗幟,堅持毛主席的文藝方針,發揚黔劇的自己風格,吸收其它劇種的優點,融會貫通,推陳出新,為創造新黔劇而奮斗”。
貴州省黔劇演出團赴北京演出。
貴州省黔劇演出團在北京全國文聯劇場演出《秦娘美》,全國文聯秘書長、劇協副主席陽翰笙、戲曲研究院副院長荀慧生及紅線女等觀看了演出。
為中央軍委演出《張秀眉》。
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青年聯合會、全國婦女聯合會演出《女礦工排》。
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為黔劇題詞。
在全國人大禮堂演出《秦娘美》,董必武、郭沫若、齊燕銘等中央領導觀看了演出。
在海軍政治部演出《秦娘美》,海軍政委蘇振華等出席觀看了演出。
在京參加“反對美帝侵略宣傳周”活動,連夜突擊創作的活報劇《轟瘟神》在天安門廣場演出三場。
為北京軍區部隊演出《秦娘美》,部隊司令員楊勇及其他首長觀看了演出。
活報劇《轟瘟神》在民族文化宮廣場演出兩場。
為全國文聯演出折子戲《搬窯》《葬花》《西廂記?佳期?拷紅》。中宣部部長周揚、副部長林默涵,全國文聯秘書長、劇協副主席陽翰笙等領導及駐京新聞界觀看了演出。
當晚,貴州省黔劇演出團為駐京新聞界演出《秦娘美》,各大報刊代表均到場。中宣部部長周揚,副部長林默涵及吳冷西、袁水柏,海軍政委蘇振華等出席觀看了演出。
在中南海懷仁堂演出《秦娘美》,朱德、陳毅、羅瑞卿、鮑爾漢、邵力子等中央首長觀看了演出并接見演員。陳毅副總理對大家說:“總理到北戴河開會去了,他叫我代他來看望大家。”還說:“演得好,演得好!國務院請你們吃飯。”
為文化部演出折子戲《搬窯》《葬花》《西廂記?佳期?拷紅》。文化部齊燕銘等四位部長觀看了演出。
中國戲劇家協會召開“黔劇工作座談會”,由中國文聯秘書長、劇協副主席陽翰笙主持。出席會議的有:中央民委副主任劉春,全國劇協副主席伊兵,戲曲研究院副院長荀慧生,戲劇理論家周貽白,評劇院薛院長、陳平團長,兒童藝術劇院院長任虹等以及黔劇演出團部分同志共五十余人出席會議。
務院副總理習仲勛在紫光閣宴請貴州省黔劇演出團,出席宴會的還有: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張際春、張子意、文化部副部長齊燕銘等。
中央首長賽福鼎、艾思奇為黔劇題詞。
葉劍英元帥為黔劇題詞。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為黔劇題詞。
貴州省黔劇演出團在北京共演出35場。
貴州省黔劇演出團抵達上海,上海市文化局、上海京劇團、上海越劇團等藝術單位的負責人,上海海燕制片廠負責人及秦怡等前往東站迎接。之后,在上海演出《秦娘美》9場。
貴州省黔劇演出團在東海艦隊司令部為東海艦隊官兵演出。
貴州省黔劇演出團登上毛澤東主席視察東海艦隊時乘坐過的“長江號”軍艦,游覽黃浦江。
貴州省黔劇演出團到達杭州,在杭州共演出《秦娘美》7場。
貴州省黔劇演出團在杭州做首場演出,招待浙江省、杭州市黨政領導,演出劇目《秦娘美》。
貴州省黔劇演出團結束在杭州演出離杭返筑。在杭州招待演出4場,公演3場,共演出7場。
貴州省黔劇團成立。
貴州省黔劇團《秦娘美》劇組一行49人先后赴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拍攝戲曲藝術片《秦娘美》。
貴州省委將文琴戲定名為“黔劇”。貴陽市黔劇團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