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9中秋、國慶佳節的臨近,9月5日,按照黔劇院的傳統,黔劇院領導班子與退休的黔劇老藝術家們在白云泉湖公園歡聚一堂,共迎佳節。
學習黔劇老藝術家們為黔劇奮斗終身的品德,傳承他們專研修習一輩子的黔劇技藝、關心他們退休后的生活起居、感恩他們對黔劇藝術的無私奉獻,是黔劇院和黔劇人一貫保持的優良傳統。時至今日,黔劇有據可查的傳承譜系已延順到第五代,在今年7月的2013級專業黔劇班畢業典禮上朱宏院長以“感恩”為題向黔劇的第五代傳承人們再次強調了黔劇的傳承精神。
為了使黔劇傳承有序,以朱宏為首的黔劇院領導班子,長期以來,他們堅持上門拜訪、電話問候、聚會座談等,讓老一輩的黔劇藝術家們退休不閑置,始終保持他們在黔劇藝術生活上的熱情,排練時,請他們為青年演員們傳授表演技能;拍戲時,請他們來把關唱腔和伴奏的配合;演出時,請他們去觀摩提建議……,是他們用真誠和熱情讓老藝術家們傾囊相授,隨請隨到。
在他們的執著下,這些黔劇老藝術家們將自己數十年的表演經驗總結,進行了系統的整理,編撰成數十萬字的專業教材,不僅為黔劇培養了傳承人才,還為黔劇的戲劇表演藝術積累了寶貴的知識財富,如劉玉珍老師編寫的《黔劇旦角表演》、鄒秀鐘老師的《黔劇小生扇子功》、馬飛天老師的《黔劇音樂及唱腔》、秦楓老師的《黔劇發展史》、《黔劇唱腔選》、楊淑一老師的《黔劇念白》、李朝虎老師編寫的《黔劇常用鑼鼓曲牌》等等。
2013年,為了培養下一代黔劇接班人,貴州省黔劇院與中國戲曲學院附中聯合面向全省招收11歲—14歲共30名黔劇班學員,并在中國戲曲學院附中接受為期6年的專業培訓和學習。在這6年里,朱宏他們不但親自到校去傳授黔劇表演技能,當孩子們回到黔劇院實習期間,又將老一輩的藝術家們請到院里,為孩子們教授黔劇音樂、唱腔和排演各類黔劇傳統折子戲劇目,并在黔劇上演的大型劇目中大膽啟用這批學員,讓他們盡快積累舞臺經驗。同時,他自己帶頭從學員中挑選數名適合生行的進行授徒傳藝,帶動現今黔劇表演的中堅骨干們也不余遺力的對學員們進行了各行當的教授培訓。
在省委宣傳部和省文化和旅游廳的大力支持下,貴州省黔劇院這些年,分別在貴州貴陽市、貴安新區、黔西南、黔西南等地和教育局、學校達成共識,至2018年底,共建立了12個黔劇戲曲培訓基地,成立戲曲、音樂、黔劇小品培訓班,同時,通過“三區人才培訓計劃”面向全省文藝愛好者、老師、文化站等集中進行“戲曲基功培訓班”、“戲曲課間操”、“黔劇表演”等培訓工作,不斷擴大黔劇的傳承范圍和人群,而老一輩的黔劇藝術家同樣充滿了傳承熱情,隨同各類培訓活動的開展活躍在了各個培訓領域。
黔劇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一批為著黔劇藝術而忘我奮斗的藝術家、音樂家、劇作家和專家學者,他們從黔劇藝術的劇本創作、行當表演、音樂唱腔、舞美設計乃至聲腔念白、文唱武打、教學培訓等等方面為黔劇的發展成熟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創新和廣泛的舞臺實踐,使之既符合中國戲曲藝術的傳統美學要求又有作為貴州地方藝術的地域風格和民族特點?!皩W藝先修德,感恩老一輩”的傳承理念,讓這一代代優秀的黔劇接班人,懷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為黔劇事業的發展孜孜以求、開拓創新。